惊魂20分钟!万米高空驾驶舱玻璃爆裂!

这是一条看似平淡的动态,但是它却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幕。

就在2018年,四川航空差一点发生一件重大灾难:

原计划从重庆飞往拉萨的航班——川航3U8633,在飞行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征兆的,驾驶舱挡风玻璃突然“轰”的一声爆炸。

万米高空中,机组副驾驶徐瑞辰半个身子被“吸”了出去,大量机载自动化设备失灵,飞机剧烈颠簸,氧气面罩开始掉落,甚至有杂物掉落。

驾驶舱瞬间陷入失压和低温状态,温度骤降到零下40°左右。在短袖的状态下,身体冻僵到几乎无法操作,衬衣领带被风撕得粉碎。

危急关头,3U8633航班机长刘传健,在自动化设备失灵情况下,依靠二十年飞行经验、手动操纵,成功让飞机备降在成都,挽救了119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。

14日下午1点50分,川航再次发布官方消息称,航班落地后,旅客在工作人员引领下转至候机楼休息,并改签至3U8695成都至拉萨航班。         

其次,副驾驶皮肤擦伤,一名乘务员腰部受伤,正接受治疗,其余27名就诊旅客未见明显异常。

飞机飞到一半,驾驶舱玻璃没了,飞机异常颠簸、氧气罩落下、机舱内物品散落…

当我们乘坐的飞机真的遇到了事故,该如何逃生才能最大限度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呢?

90秒黄金救生时间

事故一旦发生,留给机上乘客的逃生时间很短,失事后的90秒被认为是逃生的“黄金”时间,掌握应急逃生方法可以减少伤害发生。

  • 选择一条中转最少的航空线,减少起飞和下降的次数。
  • 尽量穿长袖长裤,因为遇到突发情况长袖长裤对身体的保护效果更好,另外尽量不要穿凉鞋,以防脚容易被异物割伤。
  • 上飞机后要观察下自己的座位,看看与自己的座位相邻的登机门或者逃生门在哪里,可以的话,尽量选择与出口较近的位置。
  • 认真阅读飞机上的安全须知,认真了解各项应急设备的使用须知和其所在的位置。如:氧气面罩、救生衣等。
  • 飞机起飞前一定要掌握好安全带的使用,飞机在高空平飞阶段也应系好安全带,遇到事故逃生第一时间内能松开撤离。
  • 一旦出现事故,不要慌张,耐心听从机组人员的安排进行疏散。
  • “应急出口”必须学会打开。乘坐飞机时机组会告知坐在应急出口的乘客如何使用应急逃生门。
  • 舱内出现烟雾时,一定要使头部处于可能的最低位置,因为烟雾总是向上的,屏住呼吸用饮料浇湿毛巾或手绢,捂住口鼻后才呼吸,并弯腰或爬行至出口。
  • 当客舱失压时,要立即戴上氧气面罩,并必须戴严,否则呼吸道肺泡内的氧气会被“吸出”体外。为了增加舱内的压力和氧浓度,飞机会立即下降至3000米高空以下,这时必须系紧安全带。
  • 飞机下坠时,要对自己大声呼喊并竭力睁大眼睛,用这种“拼命呼喊式”的自我心理刺激避免“震昏”。  
  • 遇到强烈冲击时,必须做好防剧烈冲撞的姿势。身体前倾,两臂伸直交叉紧抓前面座椅靠背,头俯下,两脚用力蹬地。
  • 当飞机触地轰响的一瞬间,要飞速解开安全带系扣,猛然冲向机舱尾部朝着外界光亮的裂口,在油箱爆炸之前逃出飞机残骸。
  • 紧急逃生时客舱灯光可能昏暗,应沿着应急照明灯关和路线逃离或者向有外界光亮的地方逃生。
  • 使用应急逃生滑梯时,一定不要携带行李,并且应取下身上尖锐的物品。
  • 从滑梯撤离,应双臂平举,轻握拳头,或双手交叉抱臂(也可双手抱头),从舱内跳出落在梯内时手臂的位置不变,双腿及后脚跟紧贴梯面,收腹弯腰直到滑到梯底,站立跑开。
  • 若飞机在海洋上空失事,要立即换上救生衣。

常识错误或设备使用不熟练都足以致命,牢记上面的小贴士可以在万一遇到事故时派上用场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